以八月陷平阳,学士胜保统帅收复之。朝廷以胜保代讷尔经额为钦差大臣。太平军由洪洞东趋,直入畿辅,踞临洺关至深州。逮讷尔经额,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总统四将军,督旗营察哈尔精兵,会胜保进剿;京师并设巡防所。是为太平军直逼燕京之师。而太平所都之金陵,则亦为向荣所统之江南大营紧逼不舍,且亦间分其兵收复旁郡失陷之地。而太平军则以清中叶之废弛养痈,伏莽遍地,地方官又积惯承平粉饰之习,所到即破,以故力不能摧向军,唯有分军旁突,使向军自陷于孤立而撤退。既围南昌未克,退趋九江,陷之,遂入湖北境。连陷黄州、汉阳。其踞安庆者,则由桐城、舒城向庐州。舒城有督办团练之在籍侍郎吕贤基殉之。庐州则自安庆陷后,大吏侨寓以为安徽省治。江忠源既出南昌围中,即由臬司超授安徽巡抚。闻庐州急,疾趋入庐城,所部兵仅数百,胡以晃以十万众围之,拒守月余,敌势盛,外有赴援者亦格不能达,以十二月十七日城陷殉节。
时林凤祥等北上之军,为僧格林沁等所扼,秀全乃命皖北之军渡河入山东,以为河北之军应援。凤祥已进至天津,据静海县,以独流镇为坚垒地。四年正月,僧格林沁军攻破独流镇,凤祥南退河间之阜城。入山东之太平军由金乡破临清,冀声势与相接。时在四年三月。旋为胜保克复临清,退走冠县、郓城,至曹县坚守。胜保追至,四月破之,逼入黄河,并缘道所追杀,此一军自丞相曾立昌、许宗扬以下皆没。而僧格林沁亦攻克阜城,凤祥退连镇,复分兵入山东,冀应合曹县之军;盖未知胜保已肃清曹县也。五月陷高唐州。是时太平军之北上者,日退日蹙,而曾国藩之所治水陆军已成。会湖北官军由总督吴文镕率以出剿,败死于黄州,太平军连陷德安诸郡县,金陵复益师会之。溯江,复入湘,陷岳州,至湘阴。舟集靖港,国藩与战不利。太平已间道袭湘潭,益掠民船,将溯湘江通两粤。国藩于靖港之败,投水将殉,为人救起,乃派水师杨载福、彭玉麟等,陆师塔齐布等,急援湘潭。水师连战,焚毁太平军船六七百只,毙者千余,并退入湘潭城。四月初五日,陆军克湘潭。太平军水陆死者万数,解散之众称是。以团勇克此大敌,湘军之气始扬,自信必可任征讨之任矣。
太平军之由汉入湘,越武昌而过,期得志于岳州以上。曾军既克湘潭,太平军尚走陷常德,兵锋至辰州。既知曾军将规取岳州,湘中太平军皆退。先至岳,期扼守以阻曾军。在汉阳者,亦渡江陷武昌。武、汉、岳州扼长江冲要,而肆掠于荆、襄间。曾军于六月之杪以水师攻岳,七月初一日克之。陆路塔齐布军亦阵斩太平骁将丞相曾天养。闰七月,复大捷于高桥,遂迭复通城、崇阳各邑。八月二十一、二十二两日,水陆攻武、汉,同时并下其城。九月,克兴国、大冶。十月,克蕲州。十一月,克广济、黄梅。十二月,方攻九江、湖口,而太平军乘湘军已至下游,突再入鄂。湖广总督杨霈败于广济,武、汉岌岌。五年正月,汉口复失,太平军入襄河,迭陷各邑。湘军回救,而水师之已入鄱阳湖者遂为九江太平军所梗,不得出。别为内湖水师,调罗泽南移师,与水师相依倚,洗清江西腹地。而湖北荆、襄军大败。三月,武昌复陷,巡抚陶恩培死之。于是胡林翼署鄂抚,图规复,湘人始有任地方兼兵柄者。
前江忠源甫任皖抚而殉节,曾国藩有督师之名,至今尚困于江西,饷事握于各省长官之手,军权由其自奋而有立,政权则未之属也。林翼以湘中第一流,当武、汉兵事之冲,任全鄂地方之责。武、汉经三陷,百孔千疮,至林翼之收武、汉,乃为第三次克复,遂能用为东征根本。察吏安民,以政事足财用,以一身系湘军全局。问兵事,曰“唯我在”;问饷事,曰“于我取”。朝廷所置荆、襄等处钦差大臣兼湖广总督满洲官文,人尚长厚,而为清廷所倚,务**之,使不掣肘,有功则推与之。官文亦唯命是听,结为兄弟,登堂拜母,相得无间。遂以其间出境督师,收复滨江九江、安庆各要地。敌于其时,猛扑鄂境,以挠后路,武、汉时有危机。林翼遣将赴援,卒不撤九江、安庆之围,以终其事。向时积乱稔祸之湖北,林翼用之而为平乱弭祸之渊泉。以此与太平军相角,乃非浮寄之军。一切接济,听命于朝廷所置贤愚不等之大吏矣。其时直取畿辅之太平军,亦于五年正月为僧格林沁攻破连镇坚垒,擒林凤祥送京师磔之。二月,复高唐州,余众退踞冯官屯,四月破之,擒李开芳等。北军尽覆,无复孑遗。凯旋,撤大将军、参赞大臣,京师解严,是为成败大略可睹之一段落。
当秀全始下金陵,议图河北,即诏丞相林凤祥、李开芳等间道疾趋燕都,先东下破镇江、扬州,为北上之路。罗大纲以悬军深入为不然,且谓秀全不应安居金陵,委诸军犯难而不顾。则林、李之全军皆覆,即秀全辈之无志于中原,事载《清史稿》为详。
《史稿·洪秀全传》:“既都金陵,欲图河北。罗大纲曰:‘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以至皖、豫,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一出徐、扬,席卷山左。咸阳既定,再出山右,会猎燕都。若悬军深入,犯险无后援,必败之道也。且既都金陵,宜多备战舰,精练水师,然后可战可守。若待粤之拖罟咸集长江,则运道梗矣。今宜先备木筏,堵截江面,以待战舰之成,犹可及也。’乃遣丞相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曾立昌率军东下。秀全诏之曰:‘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糜时日。’大纲诏人曰:‘天下未定,乃欲安居此都,其能久乎?吾属无类矣。’”
此段据李秀成供。其北上之军尽没,果如大纲言。至东南必用水师,其识与郭嵩焘、江忠源同,而国藩能用之。大纲谓广东拖罟船来,犹以拖罟船为可惧。其实拖罟之来,亦无甚效。湘军乃取法战船而自造自练,以湖南固水陆皆备,材木亦丰富之土地。定都可在金陵,但未宜高拱不出。后来之败,俱如大纲言。故湘军既成师,北伐又已绝迹,金陵城下终未能摆脱留攻之清军大营。湘之人才,利用清廷二百年之威令,胜负之数颇可料矣。
第二、太平天国(中)
太平军时代轶闻,近日所得自外国者,率鄙诞无识,颇易为人所卑视。据《纪略》所载,及曾军托武穴行营所据蕲州、田家镇俘获文籍编行之《贼情汇纂》,比而观之,尚不及《清史稿》所叙,于太平尚有一时纪律可言,且删汰当时官书丑诋之语,专明其治军、治民之法,较为修洁,录如下。
金陵建都,拥精兵六十余万,群上颂称明代后嗣,首谒明太祖陵,举行祀典。其祝词曰:“不肖子孙洪秀全,得光复我大明先帝南部疆土,登极南京,一遵洪武元年祖制。”军士夹道呼汉天子者三。颁登极制诰,大封将卒。王分四等,侯为五等。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丞相为六等,殿前三十六检点为七等,殿前七十二指挥为八等,炎、水、木、金、土正副一百将军为九等,炎、水、木、金、土九十五总制为十等,炎、水、木、金、土正副一百监军为十一等,前、后、左、右、中九十五军帅为十一等,前、后、左、右、中(九十五军)师帅为十二等,前、后、左、右、中二千三百七十五旅帅为十四等,前、后、左、右、中一万一千八百七十五卒长为十五等,前、后、左、右、中四万七千五百两司马为十六等,又自检点以下至两司马,皆有职同名目。其制大抵分朝内、军中、守土三途:朝内官如掌朝门左、右史之类,名目繁多,日新月异。
军中官为总制、监军、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凡攻城略地,尝以国宗或丞相领军,而练士卒,分队伍,屯营结垒,接阵进师,皆责成军帅,由监军总制,上达于领兵大帅,以取决焉。其大小相制,臂使指应,统系分明,甚得驭众之道。守土官为郡总制、州县监军、乡军师、乡师帅、乡旅帅、乡卒长、乡两司马。凡地方狱讼钱粮,由军帅、监军区画,而取成于总制。民事之重,皆得决之。自都金陵,分兵攻克府厅州县,遂即其地分军。立军帅以下各官,而统于监军,镇以总制。监军、总制受命于朝。自军帅至两司马为乡官。乡官者,以其乡人为之也。军帅兼理军民之政,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以次相承,皆如军制。此外又有女官:曰女军师、女丞相、女检点、女指挥、女将军、女总制、女监军、女军帅、女卒长、女管长(即两司马也)。共女官六千五百八十四人,女军四十,女兵十万。而职同官名目亦同。总计男女官三十余万,而临时增设及恩赏各职,尚不在此数也。
此为太平天国官制,当是初制。其后于侯爵之下更设豫、燕、福、安、义五名,每名之上冠天字,天字上再冠一分别字,如承天豫、顶天燕之类。此尚无有,故云初制。自丞相以上,皆为爵而非官。官则各有司存,如殿前检点,必云殿前掌某检点。检点、指挥、将军,皆朝内官。其军中官及守土官,职有治军、治民之分,而各级名目无别。就其创制之意而言,不可谓非大有思想。朝官不用元以前之三省总摄,亦不用明以来之七卿分治,有检点、指挥、将军之等级。额定之外,复有职同之名,以济额限之穷。其职掌,则据《纪略》言,朝内官有掌朝、掌率、尚书、仆射、承宣、侍卫、左史、右史、疏附等名。盖名多法古,但各职不相统属,乃汉列卿治事之意。
军中官与守土官,名目皆同,此尤有意义。守土治民之官,其于民人,亦以人数编制,是即《周官》比闾族党之制。自乡军帅以下,悉用乡人为之,是自治系统已成,户口之调查亦确。领之以朝命之郡总制、州县监军,则州县以上为官治,以下皆自治,与今各国制颇相合。
女官别编四十军,是男女平权,女子亦服军役。就太平制度论,皆谓其男女之别甚严,虽夫妇同居亦斩。咸丰五年正月,以旧人亦多逃,询知为不准有家故,乃许婚配。此武昌马生所谓男女分馆不准见面者也。其有奸掠,乃初到未禁纵掠时。分馆后则不然,此亦见纪律之严。
观太平军制,亦迥非乌合之比,盖亦训练成军而后出。太平军自言其起事在丁未,应红羊劫忏,时在道光二十七年。广西群盗方炽,而秀全辈直至三十年冬,金田始有官军接触,一战而胜,遂不可制,其部勒固已甚久矣。唯水军为虚名,恃据掠民船,结成巨帮,便运输而壮声势。其船不能作战,确系事实。湘军水陆均练。水师一出,太平军船舰遇即被焚。后江湖之险,唯湘军利用之,此为太平军最露短之一事。初都金陵,罗大纲言之而杨秀清不用,以此驰逐于东南水乡,胜败之数亦定于是。
《传》又言:行军严抢夺之令,官军在三十里外始准据劫。若官军在前,有取民间尺布百钱者,杀无赦。
观此则抢夺令严,专防官军利诱。去敌三十里即可据劫,非有要结民心之术。因粮于敌之说,不可行于吊民伐罪之时。若因粮于民,即与民为敌矣。
《纪略》:贼之所至,先贴伪示,令人赀送,首重来穀,次则银钱珍宝,名曰进贡。给以字条,名曰贡单。云贴门首则贼不敢扰,人争趋送,单贴门首为护符。殊不知后到之贼,称属别队,照单复索,迭扰不已。最后则入室搜劫,罄所有而后已。更有专事搜括之贼,名曰打先锋。每至一处,即肆意据掠,必招本地无赖为眼目,就富家大小,以次搜索。有豫为埋藏者,亦十不免一。盖贼倾水于宅,遇坎即入,从而掘之。有沟渠,则戽水以求,无不得者。是以逆氛所经,盖藏如此。
太平军因粮于民,确是事实。吾幼时闻诸年稍壮长之人,无不言之凿凿,与《纪略》言合也。
阅读清朝大历史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xiake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