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接下刘备交给的重任后,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心里深深的知道,蜀国本来实力不强,这个时侯即要修复与东吴的关系,又要骚扰曹魏政权的发展,他要做的事情太多。
而最可怕的是蜀国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我们知道,蜀国政权他和曹魏和东吴政权有本质的区别。曹魏政权基本属于统一的一类政权。曹操当初灭掉袁氏,公孙氏势力之后,整个北方都为他所用,因为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他有足够的实力稳住最北面那一部分少数民族。(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也就是说在魏国的文臣武将中很少有那种离心离德的行为,这也能够保证曹魏政权的稳固
而东吴方面也不差,自从孙坚,孙策拿下江东之后,孙氏集团所统治的整个江东基本是认可孙氏集团的,不会有特别明显的阶级对立。而孙氏集团的人才除了极少数外来人员大多都是江东本土人士。他们的外来人员的代表人物便是被孙权视为叔叔的张昭。(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从张昭辅佐孙权顺利接任孙策留下的家业便能看出以张昭为首的外来人员都是认可孙氏集团的统治。www.laoyaoxs.org 老幺小说网
那么江东本土人士更不用说,周喻虽然已死,但新的本土要士却已崛起,这个代表人便是陆逊。陆逊虽然在夷陵之战之前没有名气,但他的家事还是非常显赫的,后来被孙权认命为卧相的顾雍同样也是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的人物。(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从这些人来看,实际上江东以陆逊顾雍为首的本土人士和以张昭为首的外来人士都是竭尽全力来辅佐孙氏集团的。
但蜀国在这方面要差很多。蜀国的开国皇帝刘备,虽然名望很高,但毕竟资历不深,起兵之时除了一个刘皇叔之名,一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用一些非常手段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大量的地盘。正所谓欲速则不达,高速发展的背后必定会带来隐忧。
整个蜀国基本上形成了三股势力,一个是以刘备的遗臣诸葛亮为首的势力,在掌握大权。二是原荆州人士,他们的地位是略逊于以诸葛亮为首的这帮遗臣的。(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最后一类便是益州人士,这帮人士其实实力是最强大的,但地位是最低的。这三类扰在一起,根本无法调和。
特别是益州本土人士,他们原先是效力于刘璋的,后来刘备入蜀后,刘璋不战而,他们对刘备是又怕是恨。怕的是刘备将他们排挤出去,恨的是刘备势力的渗透将他们原来一等公民的角色彻底颠覆了。
而蜀国整个国力基本是靠益州这一块地方来维持的。这地方地势狭小,人烟稀少,前和东吴,曹魏两家势力虎势眈眈,后面又有南蛮这样的少数民族骚扰,而自身多年的积蓄又被先主刘备一次错误到极限的军事战争损失殆尽。(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诸葛亮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击败曹魏政权,恢复大汉天下,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困难。
但诸葛亮不是那种见困难就退的人,他不可能忘记刘备在最后离别时对他的重托,他也不可能忘记刘备在离别时那双悲愤而心又不甘的眼神,他更不可能忘记刘备三顾草庐时两人的如心如肺的阔论。
国内三股势力的你争我夺,让统治者伤透了神。即得利益者是不可能轻易放弃利益的,而后加入的人却又想分
一杯羹,想要在这种经济环境极差的环境下平衡所有人的利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现在摆在诸葛亮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进攻?!
只有进攻,攻出去,从外界捞到更多的好处,才能有足够的利益分发给下面的各势力人士。也只有进攻能有将国内你争我夺的情绪调动起来一致对外。
可益州呀,这样的地盘如何进攻呢。曹魏国富民强,岂是三天两天能打下来的,根本不可能。只能从长计议。
即然北方打不下来,而自己的后方却又不稳,只能柿子捡软的捏。先收服南蛮,让南蛮诚心归降。南蛮孟获归降后,(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不仅不用担心后方有人捣乱,放心出兵,而且可以在适当的时侯让南蛮人做适当的支援。
于是诸葛亮毫不犹豫的接受了马谡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也许正是马谡的这个策略才是诸葛亮对马谡有了全新的认识。
公元225年,南蛮将领孟获突然起兵,诸葛亮亲率大军讨伐。南蛮人地处偏远山区,没有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兵法策略。但他们却有他们的天险,也就是所谓的地利。
这些偏远山区,普通的汉人一到这些地方便会染疾,什么瘅气呀,毒气,一些稀奇古怪的蛇,爬虫,一时让诸葛亮的大军不知所措。
好在诸葛亮对南蛮的气侯,地势有准备,全部一一化解。可孟获也算是一方将领,他被南蛮人喻为神,怎么可能轻易认输。
于是,孟获在一次次失败中,一次次积累经验,一次次搬救兵,最后连自己的老婆都搭进去,却也一次次的言而无信。诸葛亮虽然是极为有修养的人,可怎么能容忍孟获的一次次食言呢?
这就也许就是政治家的智慧和胸襟。
马谡在出征之前与诸葛亮探讨曾说过:收服南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如果靠大军强制***,短时间内是会有效果的。可蜀国的敌人不仅仅是孟获,你现在即使***住了,甚至杀了孟获,这样只会将仇恨越积越深。(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如果蜀国大军攻魏时,南蛮诸将再次联合造反,该如何应对呢?
诸葛亮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孟获耍无赖般一次次无信,却只能忍,也必须忍,忍到他回头是岸为止。
终于,孟获黔驴技穷。一次次的救兵不仅帮不了他,而且在面对诸葛亮大军之时那些天然的屏障也都被一一化解,损失惨重。
被南蛮人民喻为神灵的孟获一次次败倒在蜀军帐下。孟获的不败历史结束,孟获也被从神灵的位子上拉下。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会无数次的失败,只能是技不如人。
当孟获看着自己先前训练有素的大军变成残兵败将之时,心中也只能是万分懊悔。
如果不是他的决策,这些人原本是应该幸福地生活着的,现在两军交将,死伤无数,原来贫困的土地更加贫困,原来稀少的人烟更加稀少,
一切皆孟获之罪。
他哪还有脸面对江东你老。于是呈上南蛮地图户籍,并保证南蛮永不在反。
诸葛亮的意图达到了。在一次次忍耐之中,终于换得了他期盼已久的东西,他知道这时的孟获是诚心归降了。可孟获归降了,那谁来领导南蛮呢?(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此时的诸葛亮
再次表现出了他惊人的智慧。他的选择仍然是孟获。
理由很简单,南蛮刚刚归降,可不得不说孟获的归降多多少少带有勉强的诚分,也就是说他不得不降,不降,自己人头落地不说,整个南蛮人民还会遭到杀戮。
而且自己做为一个堂堂男子汉,被自己的臣民喻为神灵的人已经无数次食言,哪还有脸再食言,岂不遭世人唾骂与耻笑。
所以孟获的归降从短时间来看是诚心的,可时间长了呢?
谁能说的上?
如果孟获再次被其他少数民族首领鼓吹造反,一时迷了心智呢?要知道孟获可不是什么高智商的人,空有一身蛮力,一介武夫而已。不排除若干年后会有继续造反的可能。
所以这时的诸葛亮做出一个令孟获自己都想不到的决定,便是让孟获继续当他的南蛮首领。
一来可以彻底感化孟获,让他以及他领导的南蛮人民从内心上感受到蜀国需要他们,他们也需要蜀国。把他们的命运和蜀国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这样不仅能够平息他们往年对蜀国的成见,也让他们彻底认识了一个全新的蜀国,跟着我蜀国混,有好日子过。
其次这样的安排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蜀国在后期本来人才就不多,要想管理这样的一个偏远的蛮夷之地,如果不懂当地的文化,风俗,怎么能管理的住。
如果安排一个汉官去管理,必定是有外行管理内行之嫌。就像现在很多国有企业,让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去管理技术方面的工作,一个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的人去跑销售一样,这是何等的可笑。
一旦汉官无法合理的管理南蛮诸多事物怎么办?这也是诸葛亮根本没办法放心的地方,只能找一个南蛮本族人来管理南蛮,又了解南蛮风俗恰当地处理好族内各事物。而这个人又必须是要忠诚于蜀国。
大家想一想这个人现在看来,除了孟获还能有谁?
孟获重新接掌了南蛮,也的确是没有辜负诸葛亮的重托,不仅帮蜀国稳定住了大后方,让诸葛亮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理前方的事物,而且南蛮每年都会像蜀国进贡大量的牲畜等物品。(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对蜀国国力的快速增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得不说,这是诸葛亮执掌蜀国事务后一次伟大的贡献。
即然蜀国后方已稳,诸葛亮自然会将自己的重心逐步前移,面对国内复杂的利益之争,只靠平定一个南蛮显然是无法满足这些利益集团的胃口的。而且这也不是诸葛亮最终的目的。
那么,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诸葛亮该如何破局呢?要知道像益州这样的国家,即使加上南蛮每年的贡品,想要赶超魏国的实力基本是不可能的事。而魏国发展的前提也要比蜀国好的多,于是在一遍非议声中,诸葛亮毅然选择了出兵北伐。
那么是蜀国微薄的国力匮乏的人才去抗衡强大的魏国,能成功吗?(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请客官稍稍休息,听某为您剖析兵出祁山一!
(在下第一次写东西,可能在过程中没有那种带故事情节的小说那么**迭起,所以在下现在正在构思一部三国题材的穿越剧,如果各位看官有兴趣的话短信一下,提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下不胜感激,最后求好评一个)
(本章完)
阅读诸葛亮生死之迷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xiake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