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央敢肯定,李渊的来信中绝对含蓄的提到了让李世民驻军等候。
进长安的首功,应该是整个太原首义将士的共同功劳,不应该有李世民的先锋独享。开始李世民领命做先锋,那是因为谁也不知道此时的长安,已经等同于一座空城。
当得知李秀宁、李神通和段纶,将长安周边基本打烂以后,没人还想在河对岸等消息了。
这时候,屈突通就是个屁,都不想憋着,都想把他放了,任由他随风飘。
李秀宁玲珑剔透的心,洞察了整个情形。若不是自己带兵接应,二弟应该已经带兵拿下长安城了。本该就是这样。
一般而言,做姐姐的总是宠弟弟,虽然也跟哥哥亲,总要比弟弟差那么一些。
更何况,柴绍也是在先锋军中,不在中军。让二弟率军进长安,也就成了李秀宁想做的。
“我带来的兵马,二弟带走五千,凑够两万。我会知会散落在周边的部署,让他们配合你们打下长安城。”
“三姐,这就不必了。我的军纪,你的人不一定能受得了。”
说着,李世民还把自己添加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给李秀宁看。
李秀宁很是认真的看了,看完还低头想了一阵,似乎是在体会这样的军纪,会对百姓留下怎样的影响。
“二弟,要说那些散落在长安周边的我不敢保证,这一万精兵,我以为能行。!”
“要是姐姐我能整理出你这新军纪十一条,我就能带兵进长安了。不知道父亲如何处置长安,招募的那些人又有些粗野,就只能等着父亲的大军了。”
“现在没事了,有怎样的军纪,进长安绝对不会出任何问题。”
李秀宁这明显是要替李世民分担一些李渊的不快了。
集合大军,分配任务,整装,全军开拔。
“二哥,永丰仓······”
永丰仓是作为先锋军的首要任务,长安城提都没提。所以,许央许要提醒李世民,千万不要忘记永丰仓。
永丰仓的重要性,甚至堪比长安,是将近二十万大军的给养所在。
“我认为刘弘基,殷开山二人率本部人马,足可以拿下永丰仓,并确保不失,坚持到中军接手!”
许央想了想,好像自己会这样认为,也只能这样认为。甚至柴绍和段志玄也觉得非常有道理。至于殷开山和刘弘基······这是军前,岂能讨价还价?
截止目前,整个大军中,还真的没几个是彻底偏向李世民的将领,许央除外。
许央想起玄武门时,凡是从太原起兵的老将,居然无一人参与其中,也就能明白此时李世民的处境了。
不管是投奔还是投靠,认准的只是李渊,而不是李世民。即便有一些目光长远的,也会瞅准李建成。
像许央这样死心塌地,一开始就跟李世民交好的,少之又少。
不知道李世民这时候是不是开始有了心思,或者说心境有了变化,反正许央是能感觉到了。
“二郎,最好还是能留书一份,向唐公说明大军的作战部署。虽然先锋军前行是应有之理,唐公要大军渡河,意之所指很明显。”
“房乔以为,留书一份,说明先锋军所作所为的意图,是必须的。”
房玄龄的这话说得很透彻了,比许央还透彻。
许央不由的看了看房玄龄,这称之为房谋者,果然有惊人的谋算。留一份书信,直接言明先锋军的作用,作战意图。
只要在措辞上恭敬一些,口号喊得高调一些,理由说的充分一些,就是李渊有气,都得捏着鼻子认下李世民首功。
书信是由房玄龄起草的,笔如刀呀!让许央看了,也觉得这长安城若不是李世民率先锋军打下来,都没有天理了。
“房兄,是不是应该加一句:唐公进长安,本就不应该沾染血腥和杀戮。唐公需要怀着一颗宽怀之心,安抚、接纳、招揽那些唐公的故旧,共同扶持明主······”
许央说出来,自己好像捕捉到了一丝李渊的心思,就是李渊这一路封赏,却从不曾涉及朝堂政要的封赏行为。
李渊不是恪守国公的职权,而是他有意留着那些职位,准备拿这些职位,直接继承大隋朝廷的政治遗产。
只要李渊进了长安,几乎不用折腾,就能让大隋朝廷稳定的运转起来······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我所用,这才是李渊的谋划。从太原起事之初,甚至更久一些,李渊就做好了一切准备。
史书应该是被李世民即位后修改了,否则,就李渊的这份深远的心思,后世绝不会没有相关资料。
李二,你害人呀!连自己也害了。
过同州、穿下邽,一直到泾阳,李世民的先锋军,真的就是在行军,不是在打战。
长安周边,蓝田、昭应、下邽、高陵、三原、泾阳,整个长安东北向的城池,已经全部被李秀宁、李神通、段纶三人打下来了,全部由他们的属下驻守。
在接到李秀宁的命令后,这几个县的各部,全部抽调兵力,开始往西、往南进发。而李世民率领的先锋军,更像是来直接开拔去接收长安城的。
破船也有三千钉,就说杨广再不得人心,也有对杨广的死忠。更何况是在都城。
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只要大军立于城下,那些守城的隋军就会解甲投降,打开城门让李世民进城接管。
攻城战准备要开打了。
两万大军,对于偌大的长安城还是太少了,谈不上围,只能是集中在一道城门作战。
李世民召集部将商讨如何能最快的攻破长安…~
还是把攻破长安城的功劳想的太低了些。
从李世民率大军离开黄河西岸的营地,几乎是一路狂奔,没有任何阻挡,就到了长安城下。
而到了城下无非是扎营,然后斥候侦查,在安排一部分队伍分开驻扎,防备城内的隋军从其他城门出城,抄了自己后路,攻打左右两翼。
也就两三天的准备。
没想到,他们才刚刚商量如何攻城,李渊的大军洪流就已经抵达了长安城二十里外。
“中军到了!”
李世民接过传令兵送进来的军令,有无尽的不甘。
或许,只需要两三天,就两万人,就可以打开长安的防御。
只是两三天的空挡都没留给先锋军。此时,李世民率领的大军,真成了先锋了。
先锋不就是先来看看情况吗?情况明了了,主力也就到了。
这时候,也就没有了什么先锋不先锋,而是整个二十万大军围城攻城。就成了谁都可能得破城之功。
李世民就是有再多的不甘,也只能带着许央到中军报道,并汇报军情。
许央不知道该怎样劝慰李世民,好像也不太想劝,或者说像李世民这样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别人的劝。
任何情况,李世民都能想明白。
“二郎,前锋大军辛苦。大军已到,先锋军可以先撤下来,由其他各部组织攻城!”
李渊说的就更体恤先锋军的奔波一样。可中军不也是不辞辛劳的一路疾驰吗?
主帅在场,轮不着许央这个副将说话,只能陪着李世民从心底感慨,在心理上支持一下李世民。
“大将军,前锋大军已经抵达长安城下三日,也休养调整了三日。”
“之所以没有开始攻城,末将就是在等待大军抵达,也好配合大将军部属攻城战!”
李世民完全是以军帐的规矩回应了。理由充分,回答得体,有理有据,让李渊都没法拒绝。
这时候真要拒绝让前锋大军参与攻城……到底会寒了谁的心?
许央有点现在的长安守军有点不识时务,不可理喻。
很明显,长安城已经被他们忠诚的皇帝放弃了,从天下大乱开始,杨广南下江都,就相当于放弃了长安城。
或者说等着奇迹也说不定。可现在,李渊的二十万大军将长安城围的水泄不通,没有任何幻想基础了。
关键是,李渊起兵喊出的口号是扶持明主,也就是说,他们作为大隋的将士,依旧还是大隋的将士。
这这种情况下,实在不懂还死命守着这座城,到底为什么。
“是左翊卫将军阴世师!”
李世民咬牙切齿的说出这个名字,终于让许央明白长安城为何这般顽抗了。
得知李渊在太原起兵,便找到李氏祖坟,将李渊先祖骨骸都刨出来晒太阳的阴损家伙,有他在,死命抗也就能理解了。
攻城战就是绞肉机,特别是遭遇顽抗抵抗,没有任何转换余地的攻城战,更是血肉磨盘。
这时候,许央不需要往前冲了,他不需要破城的首功。
再说了,这时候更多的是炮灰在行动,是攻城器械在起作用。
许央观战,更多的是琢磨那些攻城器械,琢磨着有没有改进的可能,改如何改进。
实在不想看死人!死的太多,也太容易,更是太残忍。
“破城了!”
突然间,一阵又一阵山呼海啸。在围城五日后,长安终于被攻破了。
“是大哥麾下的焦永吉首先登上了城头!”
李世民此时的心情不怎么好,已经在牵马了,许央只能配合着也整装。
他这是要冲城,要进城了。
阅读墨辅大唐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xiake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