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开局盘点历朝太宗」

第64章 永乐大典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毫无疑问,大明废除宰相的操作震惊了所有人,自古以来,皇帝和丞相总是分不开的,没有人能想到还能把丞相废了。

西汉元狩三年

汉武帝刘彻听了,觉得我也可以效仿啊,废除丞相确实不错。

反正自已的丞相都是用来背锅的,做事都让尚书令来,有没有他也无所谓了。

但刘彻转念一想,没了丞相,万一有了什么天灾,这群讨厌的儒生就会把锅盖在我身上,还是不能废。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仔细思考了一番,他能明白朱元璋这种做法是害怕丞相和皇帝争权,这样做,总之有利有弊吧。

【朱棣把文官折腾个半死,再加上自已继位的方式又不太光彩,为了转移他们的目光,朱棣决定编书】

【当然也不全是这方面,有一篇宏伟巨著也能够体现自已的文治不是吗?而且太祖朱元璋生前就想编一本《纪要》来搜集“经史百家之言”,朱棣也算是完成太祖的心愿】

大明洪武十一年

“老四还算有孝心啊,咱确实是想编一篇纪要的。”

朱元璋虽然很讨厌官员,但是他对文教是非常推崇的,当皇帝之后也一直坚持读书,赵光义都能编出一篇《太平御览》,我朱元璋也不能落下。

可惜新朝刚立经济凋敝,北面还有元朝残部一直在纠缠,实在是没钱了,另外就是寻找不到一个靠谱的人来带头。

“解缙现在还没入朝,等他来了再研究这事吧,咱也要有自已的《洪武大典》。”

【于是永乐元年,朱棣令解缙主持编纂,朱棣下达的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解缙带着147人,忙活了一年,修成《文献大成》,结果朱棣看后觉得不满意,认为“所纂尚多未备”】

【于是朱棣找上了姚广孝,让他去盯着,和解缙、礼部尚书郑赐一同担任监修,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

【新书到了永乐五年定稿进呈,朱棣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完成后,朝廷又在各地征召了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人员数量多到无法统计】

【据《进永乐大典表》,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古今图书近8000种,规模、内容超过了前代所有类书】

【后来嘉靖朝的时候重录了一本,所以原来的叫“永乐正本”,后来的称为“嘉靖副本”,可惜随着朝代更迭和战乱,正本遗失,副本最后只剩下了400多册】

(有人猜测原本可能随着嘉靖皇帝殉葬了,要么就是全部消失了)

大明永乐

朱棣本来一边听着一边笑着,他有自信,自已后来继位做的事,那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天幕这不得狠狠夸我。

特别是《永乐大典》,这本书一出来,你们这群文人再不情愿也得给我上太宗文皇帝的称号。

但很快朱棣就笑不出来,这本书耗费了如此大的人力物力,他还指望传承千秋万代呢,结果就剩了400册。

“怎么会这样?后人可是又编写了一本,两本都不能流传下来吗?”

这个疑问一提出,众人明白这是皇帝在向自已问策呢?汉王朱高煦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到怎么保住老爹的宏伟巨制。

朱高炽上前拱手,缓缓说道:“或许可以重录一本,原本随爹入陵墓,无论外面发生什么大事都可以保存,副本则是传遍天下,兴我大明文教。”

“就按太子所说的做。”

众人以为朱棣会狠狠夸赞一番,结果就这么平淡的一句揭过了。

朱高煦冷笑一声,你太子之位可没那么稳,先前天幕说大侄子把批红权力交给了太监,这可是让老头子一顿好骂。等着吧,我就不信天幕不会再说你们一家的错处。

大清

乾隆大言不惭的说道,“这《永乐大典》算什么,朕要编一篇《四库全书》,要全方面的超越它。”

底下一群官员又是纷纷献上马屁,一顿好吹,我大清远胜大明。

面对众人的吹捧,乾隆哈哈大笑,表示很满意,但心里却是思虑起来。

乾隆是个聪明人,他想到这400册的问题,此时我大清仍有8000册,明清动乱之际,都能剩下这么多,大清后面遭遇了什么才能只剩下只仅仅400册。

越想他心里越不平静,大清日后定是遭遇了更加严重的动荡,大概率就是这群汉人不服管教吧。

【同时期,朱棣还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开展官方航海事业】

【人称“郑和下西洋”,至于朱棣这么做的原因,有人说这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皇帝,也有人说这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但更大可能还是为了去海外揽财支持朱棣的一件件大事】

朱元璋不以为意,海外能有几个钱啊?都是一群穷鬼,看都看不上,不然他也不会列什么不争之国,打了纯属浪费钱。

所以肯定是老四去寻找建文,真是气死咱了,花费如此之大就是为了这种事。

还有这个郑和肯定是一个奸臣,蛊惑老四出海,满足自已的私欲,别让咱逮到他了。

大汉

汉武帝刘彻精确的捕获到钱这一点,我太缺钱了,豪强都快榨不出钱了,去海外真的能找到钱用吗?

汉朝的造船水平其实相当高了,尤其是楼船,这是一种水上作战的主力船只,上能起三层楼,士兵在其中发射箭矢迎敌。

“去找楼船官,朕要问问他楼船是否能在海外航行。“

刘彻心里想只要有了足够的钱,下一次远征定能一举打垮匈奴。

【郑和一说法本姓马,世称“三宝太监”,在平定云南之战中被明军俘获,后成为太监入宫做事,之后跟随朱棣去往北平。其身材魁梧,有勇力,在靖难之役中多立功劳,深受朱棣信任】

(啥功劳具体没记录,也有说法是他在郑村坝之战立功,所以赐姓郑)

【郑和能成为正使太监,也有多方面原因,他有军事才能受到朱棣信任;年轻力壮,能够支撑远航;同时有宗教背景利于外交】

大明

“怎么又是太监?老四!从你开始就这么爱用太监吗?他们不可靠啊。”

与朱元璋的反对不同,朱标和朱棣等人却认为太监可能比文官靠谱,至少天幕到现在没有说什么太监的不是。

阅读天幕:开局盘点历朝太宗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xiakexsw.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天幕:开局盘点历朝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