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程在干什么?朕记得之前让锦衣卫把杨吴来人情况告知了鸿胪寺吗?
后百济也就罢了,杨吴毕竟关乎牵制伪梁兵力,来人朱瑾也是节度使,卢程这个鸿胪寺卿为何不亲自去迎接?”李柷言语间有些不高兴。
他虽未明说,但作为臣子,难道不该好好领会上位者的心思吗?他本以为卢程再差也是世家出身,不至于如此糊涂才是。
“回陛下,臣也不清楚怎么回事,要不臣让锦衣卫查查?”刘明自然不会说卢程这些天都忙着应酬去了,没空管鸿胪寺之事。
圣上不是傻子,他若是说的太多,肯定会被怀疑。
“暗中查查,看他在干什么。”李柷虽然不满,但也没有因此胡来,暗中查查卢程就是。
“臣遵旨!”
卢程等人的行踪并没有刻意隐藏,所以锦衣卫早就查到了这一群人在那里妄议圣上的情况,不过刘明也不敢立即拿出证据。
其实若不是杨吴使团一事,刘明可能还得想其他办法。如今是圣上下旨暗中调查,他只需调查数日,再把之前的证据呈上就是,这样一来,他就不会牵扯其中。
于是三日后,刘明便把卢程等人私下聚集、妄议圣上等证据交到了李柷面前。
看着这群暗中聚会之人的名单,李柷只是露出冷笑,便把这事扔在一边,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若是有人议论他,他就把那人杀了,谁来做事?
他需要的是能做事的人,只要不是勾结外敌或者祸乱朝政,一般情况下他都能忍。
刘明也察觉出圣上好像并不打算处理此事,也不再提及此事,以免惹怒圣上。
而李柷鉴于杨吴使团此来对朝廷颇为重要,考虑到鸿胪寺接待不周,所以他便让郭崇韬去跟朱瑾谈谈,摸摸杨吴的底。
“朱正使,前些年怎么不见你们派使者来太原?今年却想到派出使团,还是朱正使亲自带队。”看到朱瑾,郭崇韬直接把起旁边的徐知诰忽略了。
徐知诰不过是徐温义子,自然没法入郭崇韬的眼。
朱瑾装作没听到郭崇韬话中的嘲讽之意,而是坦然回道,“前些年陆路堵塞,海路也不安全。恰逢伪梁实力大减,吴王的使团才得以经海路抵达朝廷所控制的海港。”
“既然你们能来,说明也承认是大唐的臣子,圣上听闻也很欣慰。”郭崇韬笑着道,跟朱瑾打着太极拳,“早年间,晋王李克用曾派史俨、李承嗣二人率领数千骑兵增援朱正使,不知二人在淮南境地如何?可否在世?
毕竟是河东老将,也是晋王李克用的爱将,若是二人还在世,圣上打算让二人回朝廷任职。”
朱瑾听了心里不禁冷笑,脸上却严肃道,“李承嗣如今是淮南节度副使、楚州刺史,坐镇诸州防备伪梁军队南下淮南;史俨将军如今身体抱恙,在扬州养病,无法远行。
都是为朝廷效力,在淮南和在朝廷其实都一样。”
朱瑾并不傻,他自然不会让这两名好友回太原送死。
史俨和李承嗣二人是乾宁三年(896年)奉李克用之命,率领三千骑兵增援时任泰宁军节度使朱瑾对抗朱温。但同年因为魏博和河东交恶,史俨二人就无法通过魏博返回河东,就滞留在泰宁军节度使。
第二年,也就是乾宁四年,朱温大军攻破郓州,杀朱瑾堂兄天平军节度使朱瑄,同时朱瑾部下康怀英等人打开兖州城门向朱温投降,恰好在徐州境内劫掠的朱瑾、史俨、李承嗣三人带着数千骑兵被逼南投淮南节度使杨行密。
本来淮南军队就不善骑射,也缺骑兵,朱瑾三人率领数千骑兵来投,杨行密大喜过望,对三人推心置腹,并留为己用。
要知道李承嗣和史俨二人是李克用手下大将,后者曾说失去二人,如失去左右手,就派使者前去淮南,希望杨行密能放二人回河东。
杨行密自然不干,找各种借口留下二人,并许以宅第、姬妾以及要职,这二人就一直留在了淮南,并成为了淮南攻城略地的先锋大将。
虽说二人早已归顺杨吴,但心中对李克用还是有旧情的。李存勖被杀的消息传到杨吴,二人也是伤心了的,这些朱瑾知道。
没见李克用和李存勖的那些旧部大多都被杀绝了吗?活下来的都归顺了当今圣上。
史俨二人对他有恩,他不可能把二人送回朝廷送死。
“是吗?圣上还说要用两千匹战马换二人回来呢,看样子是不行了。”郭崇韬感慨了一句。
听到朝廷愿意用两千匹战马换史俨二人,朱瑾也颇为惊讶,但他不想继续在这个话题上聊,聊了半天都没聊到正事上。
他是武将出身,自是不喜这种弯弯绕绕,便直奔主题,“朱某奉吴王之命,前来面见圣上,并当面呈上吴王准备的宝物。不知朱某什么时候可以面圣?”
“面圣一事倒是不急,圣上让本官先跟你等接洽,你们有什么事可以先给本官说,本官自会向圣上汇报。”见朱瑾有些不耐烦,郭崇韬并未生气,但态度嘛就不是那么友善了。
“郭尚书,朱某是代表吴王而来。”朱瑾沉声道。
郭崇韬瞥了一眼对方,“怎么?难道本官职位低了?本官是兵部尚书,官居正三品,代表当今圣上跟你们洽谈。
吴王虽是大唐的藩王,就算是是他亲自前来,本官前来接洽也不失礼。更何况,吴王并未亲自前来。
或者说,吴王已经有自立的打算,想要背叛大唐不成?”
说到后面,郭崇韬脸色阴沉,死死地盯着朱瑾。
朱瑾也被郭崇韬最后这句话惊到了,他自然不会承认,如今杨吴上下也没人敢说背叛大唐。
吴王杨演隆不敢,掌握杨吴军政大权的徐温也不敢。
若是大唐已经灭亡,吴王杨演隆依然不敢,但徐温肯定敢。可如今大唐还在,徐温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背叛大唐。
徐温虽说把控了杨吴的军政大权,但不代表他在杨吴内部就无政敌。他架空杨演隆早就惹人不满,虽说大部分公开反对的被他除去,但谁也不知道是不是还隐藏了不少人,若他公开背叛大唐,定有人借机反抗他。
“启禀郭尚书,吴王对朝廷忠心耿耿,自然不会背叛大唐?”朱瑾没来得及回复,倒是一旁的徐知诰抢先一步回答。
徐知诰身高七尺,方额隆准,修上短下,声如洪钟,所以他一开口就吸引了郭崇韬的注意。
看着旁边这插话的年轻人,郭崇韬突然想到什么,恍然大悟道,“你是徐温的义子徐知诰?”
“回郭尚书,下官的确受义父养大,但同时也是大唐宗室子弟。按照族谱记载,下官是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四世孙。”徐知诰恭敬说道。
徐知诰话音刚落,朱瑾却是惊讶地看向这位徐温义子。他倒是知道对方本姓李,至于是不是宗室子弟、甚至建王李恪的四世孙,他就不清楚了,也没听人提过。
从他刚到杨吴,徐知诰就已经是现在这个名字。此时徐知诰故意暴露自己‘宗室子弟’的身份,到底是何用意?这是徐温的授意,还是徐知诰自己擅作主张?
一时间,他想了很多,因为这有些超过之前的预料。
“哦?”
郭崇韬也惊讶地看着这个身材高大的年轻男子,姓徐也敢自称是宗室子弟?这是知道当今宗室人丁单薄,都想跟宗室扯上关系不成?
可朝中除了一个李詹被证明是宗室外,其他冒认宗室的人都没有被承认。
也简单,宗室子弟在黄巢之乱就死伤不少,韩建又杀了十一位宗室亲王及其后辈,可以说跟圣上关系比较亲密的宗室几乎都被杀绝了。
若眼前这人是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严格来说还是圣上的族兄,毕竟两人的高祖父是亲兄弟。
“年轻人,冒充宗室可是大罪!”郭崇韬严肃说道。
“郭尚书明鉴,下官曾祖父名超,乃是建王李恪之子,而且家中有族谱为证。”徐知诰恭敬道。
“是吗?此事本官会禀报圣上,若是查实你是冒充宗室,你自己想想后果。”郭崇韬再次提醒了一句。
“此等大事,下官不敢冒认,还请郭尚书明鉴。”徐知诰回道。
“郭尚书,那朱某面圣之事?”对于徐知诰的攀亲戚,朱瑾有些不满,此来可是有正事要做。
郭崇韬瞥了一眼对方,“朱正使何必如此着急?你还没说此来目的是什么?”
“自然是联合朝廷共同夹击伪梁。伪梁大逆不道,吴王作为唐臣,自然跟伪梁势不两立。只是淮南势力羸弱,此来也是想和朝廷加强联络,便于共同夹击伪梁。”朱瑾义正言辞地说道。
郭崇韬听了不禁无语,就杨吴还实力羸弱?
杨吴如今实际下辖二十余州,人口大约有三百来万,只有朝廷的三分之一,但是赋税上面却是不比朝廷弱多少,大约有朝廷的六成。若不是朝廷提高了商税征收比例和专卖品的价格,恐怕赋税还不一定有杨吴多。
这样的一个割据势力,还实力羸弱?
郭崇韬是真的不想跟朱瑾争辩。
阅读大唐第一暴君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xiake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