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寒门天下」

第49章 科举取士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科举取士

太平军中隐患消除之后,郭嘉下一步的动作就是从士农工商着手进行改革。

但凡变法,无不是触犯权贵利益,但从根源来看,统治阶级内部如果不是腐朽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若不是政策已无法适应时代需求,谁又会愚蠢到与统治阶级对着干?

要是太平盛世,郭嘉想要变法,那是找死,因为被侵犯了利益的阶级戮力合心定会让他不得好死,可现在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形势与春秋战国时倒有几分相似,而那时,率先变法领先敌方一步的诸侯国,都能从中受益,强盛一时。

举孝廉茂才在西汉初年的确对大汉强盛有功不可没的作用,但随着统治阶级的腐朽,宦官与外戚轮流把持朝政后,举孝廉的取士之途便成了门阀兴起的土壤,举荐才士也成了以权谋私的途径。

最终门阀强盛,到魏晋时期有了九品中正制后,则出现了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

郭嘉想要变法,走在时代前沿,却也如走钢丝般命悬一线。

也因此,他每一个决定都要小心谨慎,对待益州士族是先招抚,后示弱,等待机会逐步削弱打压,最后再完全拔除这颗毒瘤。

在刘焉入主益州时就曾经打压过益州豪强,加上贾龙叛乱,刘焉残酷镇压,对益州士族造成重创,郭嘉入主后两方相安无事,可借着荆州之败铩羽而归的机会,激反了徐和,给了益州士族一个机会,的确有不要命的跳出来为徐和摇旗呐喊,郭嘉就有了借口向益州士族发难,而这一次,手腕也并不残酷,如同抽丝剥茧一般逐步削弱益州士族的势力,在造反平息以后,处置了不少益州士族豪族,经历了刘焉与郭嘉先后两次打压的益州士族这时,想要再反郭嘉,恐怕为时已晚,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徐和叛乱之后,郭嘉向他统治下的益州十四郡下达了求贤令,亲自手书一篇言辞激昂的文书,首先便对天下有志之士进行了一番抨击。

骂他们只会求田问舍,不思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而后又在文中恳切地表达了希望有才之士来出仕为官,造福苍生,一展所长,剖蚌取珠求贤若渴之心可谓诚挚至极。

在末尾,注明了腊月初十,大将军府恭迎有志才士前来应试。

腊月初十,成都大将军府里里外外人山人海,从议事堂外的庭院到府外宽敞的街道上,摆满了矮桌和坐席,每个座位上都坐着一人,大多都是年纪轻轻的少年郎,他们手握笔杆,下笔如飞,在桌上的蔡侯纸上落下行云流水的笔墨。

这时纸张很贵,算是奢侈品,郭嘉自己收藏的书籍都是竹简落在一起的,平日手书也都是用竹简,但是今天,他却奢侈了一把,给这近千人的士子用上了蔡侯纸来答题。

郭嘉大方,因为这是不容儿戏的国家大事!

举孝廉发展下去就是民族隐患,所以郭嘉要推出科举制。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从郭嘉眼前出发,他推出科举制可以收揽天下寒门子弟的投效之心,因为他们的出身,别的诸侯太多都看不上眼,而郭嘉不看出身,不看地位,只看你的才华。

这是收心之举,但对于推动民族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地方着眼,益州虽大,却远离中原,郭嘉希望科举制能够给关东枭雄们一个模范的作用,什么是于国有利,什么是于国有害,郭嘉相信,真正的雄主,会看清楚的。

而再将目光放远的话,郭嘉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谁能够令天下重归一统,不重要,重要的是,五胡乱华还会不会出现!

历史上曹刘孙魏蜀吴到最后,却都归于司马晋,可那时中国还有多少人口?八百万都不到啊!而在几十年前的东汉,却有五千万余!

八百万的华夏子民,能够养多少军队?九品中正制下的官吏选拔制度又能让国家有多么强大呢?门阀强盛各为其主,八王之乱内耗严重,五胡乱华让华夏民族都有覆亡之危。

想要避免五胡乱华,不是苛求胡夷发发善心,而是自身强大,在封建王朝中,首要便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强盛。

若是君主以及手下文武都向外敌奴颜屈膝,那整个民族还能指望谁来带领他们走上强盛?

先废举孝廉,推出科举制,郭嘉之后还要兴建学堂,再现百家争鸣,天下想要读书的孩子都可以读书,他不屑愚民政策,统治阶级的确喜得乐见百姓愚昧逆来顺受,可郭嘉不认同,这就和后世闭关锁国是一个道理,稳住一时的统治,却遗祸千秋万代!推动民族的进步才是一个华夏子民应有的觉悟。

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郭嘉能够穿越到此,建一时之功,不如留万世之名!

倘若真能成就千古帝业,郭嘉也不在乎子子孙孙能不能守住家业,当他两眼一闭寿终正寝时,身后洪水滔天都已不重要了,一个后世人,若是还如始皇嬴政那般做着千代万代帝王美梦的话,那就真是疯子白痴了。

华服锦袍的郭嘉站在议事堂外的阶梯上,看着下面的少年郎认真作答,心中充满了喜悦。

今日来应试的士子有八百余,其中近两百是郭嘉在颍川数年教导的乡亲子弟,又有三百余是甄家数年来在冀州请先生教导的贫寒子弟,益州本土前来应试的人只有三百余,而其中又有多少是浑水摸鱼的,难以细说。

这里面,秦宓邀请好友彭羕一同来应试,面对考题挥洒自如,丝毫没有半点儿为难之色,定是文如泉涌,胸有成竹。

返回议事堂中,郭嘉自斟自饮,捧着茶杯,脸上浮现淡淡笑意。

戏志才跨入堂中,来到郭嘉面前,说:“主公,这科举制日后每年都举行吗?”

闻言放下茶杯,郭嘉理所当然地说道:“自然如此,不可半途而废,取士之途,应是学而优则仕,任人唯亲乃取乱之道。”

戏志才脸色激动,他年少时怀才不遇,满腹才华却无机会一展所学,如今郭嘉推出的这个科举制,是给天下寒门子弟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与豪门权贵子弟在才学上一较高下。

可是,戏志才却又沉思半晌,忽而问道:“主公,那这考题,出自何处?”

郭嘉耸肩随意道:“圣贤经传,诸子百家,无所不考。”

科举制也有弊端,最大弊端就是甄选出来的人才只会考试,不会做实事,郭嘉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一千多年后这个弊端都还存着呢。

但是他可以避免士子们为了应试而读死书,如果说只考儒家典籍,恐怕没人会再去研读其他学派的知识,所以,考题范围要大,没有固定出处,换言之,综合型人才至少要比只能吟风弄月的人更有实干能力。

听到郭嘉这么说,戏志才也没意见,科举制只不过刚刚推出,他们属于拓荒者,也许完善和改进,只能交给后人了。

想起一事,戏志才忽然沉声道:“主公,今日来应试的人里,除了你特意请来的广汉秦宓,还有一位身份特殊,他叫张松,他的兄长张肃,是蜀郡豪族代表,上月末,刚刚被斩。”

张松?

郭嘉想了想,对这个人没多大印象,顶多就是他去见过曹操,曹操轻慢了他,然后又见了刘备,被刘备感动,迎刘备入蜀,后来谋事不密,哥哥张肃出卖了他,死在了刘璋刀下。

算个谋士吧,而且好像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气的曹操烧了孟德新书……

“派人暗中去探探张松家里是什么情况,按道理来说我斩了他兄长,他不恨我已经出乎意料,却来应试,非我小人之心,而是不得不防。”

郭嘉一说完,戏志才就抚须笑道:“我已派人去了。”

指着戏志才摇头轻笑起来,郭嘉算算时间,问:“时间快到了吧。”

戏志才跑出去看看天色,黄昏日落,回到堂内对郭嘉说道:“嗯,酉时将至。”

“那就收卷吧,把秦宓的答卷给我拿上来,其他人的糊上名字,对了,明日阅卷之时,你去请蔡公来,他是一代大儒,必定不会推辞,也让他看看益州士子们的才学如何。”

郭嘉下令之后,戏志才跑出去通知士子们停笔,待一切收拾完毕后,士子们有喜有忧地相继离去,路上都在讨论考题内容。

戏志才,徐庶,甄俨,甄尧,修齐治平四人也都相继来到议事堂中。

手中捧着秦宓的答卷频频点头,戏志才看完之后交给了徐庶,朝郭嘉说道:“主公,秦宓之才,令在下自愧不如啊。”

郭嘉呵呵一笑,也不说什么,才智分很多种,兵法,民政,权谋,政治,行商,做工,天文,地理等等,看待人才,不能在某一点上一较长短。

“最后一题,秦宓怎么答的?骂我了没有?”郭嘉笑意玩味。

最后一题,是对当今时事各抒己见。

甄尧捧着秦宓的答卷,环视众人后,朗声道:“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阅读三国之寒门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xiakexsw.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三国之寒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