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样天天的过去,眨眼间,时间就从开学季的九月初转到十月上旬。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徐川都在星海研究员中尽可能的去优化小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无论是从体积大小,还是能量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在通过华星聚变装置运行的数据进行调整提升。
包括核工业集团那边设计的小型磁流体发电机组,也在想办法做进一步的提升,甚至还用上了改进型超导体材料来形成磁力场,以提升磁力线的强度。
毕竟对于航天器和空天发动机来说,每多一份能源,就意味着它的续航、速度、载人载物等各方面都能获得极大的提升。
十月初,星海研究院,或者说能源研究所和航天研究所并没有大规模的放假。
虽然有一部分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休息了两三天的时间,但剩下大部分的人员七天假期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可控核聚变与空天发动机的研究而努力着。
在众多科研人员努力下,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和空天发动机的研究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前者的能级和效率,在华星仿星器的不断实验下,一路不断的对最合适的体型与效率进行着摸索。
从170MW的理论数值,已经提升到了200MW以上。
这还是研究所根据华星聚变装置对小型化聚变堆做的最低数值推测,如果取一个中间平均值的话,小型堆的功率能达到300MW+。
而且从理论上来说,这还不是极限。
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对小型堆的体型进行增大,增加反应堆腔室的体积空间,内部的等离子体数量还能进一步的提升。
不过体积越大,对于航天飞机的空间占用也就越大。
毕竟无论是聚变堆本身的占用,还是磁流体发电机组,亦或者相关的磁场防护装置等等都需要适应性的调整。
办公室中,徐川处理着手中的工作,将仿星器的运行数据输入到设置好的模型中进行跑动。
正在这时,房间的大门被人敲响了。
“请进。”
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徐川头也没抬的喊了一声。
大门被人轻轻的推开,走进来的是上个月才在航天研究所那边任职的常华祥院士。
这位老先生从担任航天工程的技术总监一职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对于他的工作状态和情况,徐川还是相当认可的。
这位老院士入职后并没有一上手就对航天工程相关的项目指手画脚,而是先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对航天研究所、能源研究所、以及相关的项目和技术做了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才开始整理相关的工作。
“在忙啊,那我等会过来。”
带着一份报告文件,常老先生走进来后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徐川后不假思索的开口道。
“没事,不是什么很要紧的工作。”
徐川抬起头,点了点鼠标键盘,将数据保存了一下后抬头看向对面的常老院士,笑着开口道:“怎么了,常院士?”
常华祥也没寒暄,直接进入了正题,道:“关于航天飞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方面的一些工作,想和你商量一下。”
徐川点了点头,道:“您请说。”
对于这种为国奉献了一生的老一辈学者,他很尊重。
无论是从学术道德还是奉献精神等各方面来说,都可谓是最值得‘追星’的那一批人。
常老先生将手中的报告递了过来,同时开口道:“首先是关于航天飞机的设计制造方面的。考虑到供能和动力系统的区别,咱们这一次制造的航天飞机和米国、红苏的传统样式肯定有很大的区别。”
“按照目前能源研究所这边预设的最大尺寸,恐怕航天飞机包括机翼在内的后半部分都得进行调整和修改。另外在机翼与机头两侧,我准备添加一些常规的霍尔推进器,这些可以用于在太空中辅助航天飞机更好的调整轨道和方向”
徐川一边翻开着手中的报告文件,一边的认真的听着,这些对于他来说,都是经验。
待到航天飞机设计上的工作说完,他点了点头,笑道:“在航天飞机领域您老是行家,相关的工作和设计,你觉得可行就按照你说的来就行,航天研究所那边会配合的。”
“我比较关心的是,咱们大概还需要多长的时间。”
听到这个问题,常华祥院士思忖了一会,开口道:“这个我没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一方面是设计还在修改,没有完全定型;另一方面则是零部件的生产制造、组装、测试等方面的工作都需要时间才能完成。”
顿了顿,他接着道:“不过如果真要缩短时间的话,还是有办法的,只是.只是花费方面可能就比较大了。”
徐川:“怎么说?”
常华祥:“同时进行多方面的工作,以及对外进行一部分的普适性零部件采购。”
“比如在航天飞机的设计和制造的同时,将载人航天活动和探月工程的规划交给其他的航天航空基地去做,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而那些航天飞机上普适性,且不那么敏感的零部件以及设备,则可以对外进行采购。在这些设备上的,米国那边的NASA、SpaceX、蓝色起源这些公司都有比我们更丰富,更成熟的体系和设备。”
“相对比自己从头到尾一点点的设计和生产来说,直接采购现成品无疑更节省时间。”
“只不过这样一来,对于经费的需求.可能会比较高。”
徐川点了点头,想了下后开口问道:“那按照您老的预估,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来处理,大概需要多少经费?”
常华祥思索了一下,道:“不包括咱们研究所自己的小型聚变堆和空天发动机在内,保守估计完成一架新航天飞机的设计制造测试,可能需要花费十五亿左右。”
“如果算上小型聚变堆和空天发动机的话,我就没法预算了。”
徐川微皱起眉头,问道:“十五亿米金?”
听到这话,常华祥汗颜道:“RMB,怎么可能是米金,十五亿米金那也太夸张了,要知道咱们现在的技术和条件对航天飞机的性能要求远没有传统的那么夸张。”
虽然在可控核聚变技术完成后,米金的价值控制不住的暴跌了一段时间,但它依旧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购买力的货币之一。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RMB对米金的比值在5:1左右。
15亿米金,那就是75亿RMB。
花费75亿去造一架航天飞机,再败家也没有这样的。
虽然以航天飞机的成本来说,15亿米金的价格并不算贵。米国从研发设计到制造的第一架航天飞机就花费了二十五亿米金,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二十五亿,换算到现在的话,恐怕超过百亿米金。
但话也说回来,那时候毕竟技术不成熟,需要各种设计实验。
以如今各国发达成熟的航天航空技术,造一架航天飞机根本就不可能花费那么多的钱。
十五亿,对于常华祥院士来说,这还是算上了可能需要上亿资金的超算中心在内的。
听到这个数字,徐川才松了口气。
十五亿RMB,倒也还在星海研究所的承受能力之内。
虽然短时间内星海研究所抽调不出来这么多的资金,不过背靠着航天局、科技蔀等多部门牵头做的载人登月计划,只要在后续的项目中标中一些项目的话,资金还是不用太过于担心的。
如果是搞可控核聚变工程的那会,别说是15亿RMB了,就是15亿米金,他也不操心经费的问题。
不过星海研究所不同,这并不是由国wu院全资的项目或者机构,科研经费并不会太充裕。
虽然当初转型的时候,研究可控核聚变剩下的十几亿米金全资转入了研究所当做启动资金,但研究所的体量大,人多,消耗经费的地方自然也多。
不过好处在于研究所的科研项目如果做出了成果,抛开占股分配给国资那边的,剩下的都归研究所所有。当然,这里面也有一部分是他的。
点了点头,徐川开口道:“15个亿的经费还是可以想想办法的,前期应该不需要那么多吧?”
常华祥点了点头,道:“前期工作的话,目前预估大概3.5-4亿就足够了。”
“行,经费的事情我来解决,常院士您老专心负责项目就行。”
笑了笑,徐川接着道:“如果能在NASA之前登月,别说十五亿了,就是三十亿也值得。钱不够,我自己再投点都没问题。”
对他来说,钱早已经只是个数字而已。
现在的他,都没统计过自己到底有多少资产,光是现金,恐怕都有十位数。
真正的穷的只剩下钱了。
不过对面常华祥院士听到这句话,看向徐川的眼神都愣住了。
自己投钱给国家的项目搞研究,这种事.他听说过,但从未见过。
虽然很早之前就听说了这位的爱国情怀,但这也太让人感动了一点吧。
毕竟在现在这个时代,搞研究的不从项目中套钱进自己的口袋就是千里挑一的了,自己掏钱补贴项目.
当然,他所不知道的是,星海研究徐川是有占股份和收益的。
另一方面,他也不知道眼前这个家伙,富的已经连自己有多少钱都不知道了。
PS:二更求月票。
(本章完)
阅读大国院士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xiake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