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授你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领北京副总兵官。”朱棣说着,看向一旁站着的石亨,说道:“你作为石亨的副手,与他同守德胜门。”
范广没有半点迟疑,立即说道:“臣领旨谢恩!陛下,臣还有一事,恳请陛下允准!”
“说。”
“此次德胜门之战,臣麾下神机营有三名兵士,名作卞珲、贺博、刘志义的,请陛下抚恤其家。”
听到这里,朱棣没有吭声,只是望着他。
范广顿了顿,继续说道:
“战前,孛罗派哨骑巡查,他们三人躲在草料场一声不吭,最后全都被活活射死…”
“正因为如此,我神机营得以出其不意,诱骗瓦剌骑兵入围,最后歼敌近万!”
“如此看来,他们三人才是此战的第一大功臣。”朱棣神色有些动容,第一个想法就是亲眼见一见这三个勇士,提拔他们为自己所用。
有这样坚韧不拔的意志,只要稍加训导,日后必成大器!
下一刻,却又忽然反应过来,刚才话中所说,他们都已经战死了。
朱棣一向对这些战死将士的抚恤十分重视,对一旁的文官说道:
“着礼部一并讨论对卞珲、贺博、刘志义三名神机营兵士家属的抚恤事宜,明早送到乾清宫让朕过目。”
范广喜极而泣,跪在地上连连说道:“臣谢陛下!臣这就回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神机营的将士们!”
“他们的子女必须要知道,他们的父亲都是大明的英雄,朕有过必罚,有功也必赏。”朱棣笑着说道:
“朕允许你先行离去,去吧,回去告诉他们。”
“臣告退,陛下保重!”
范广闻声抬起头,沉沉地看了朱棣一眼,起身便走。
礼部官员其实并不想搭理,但毕竟这位爷是皇帝,太后不知干啥去了,现在还没到场,总不能把皇帝的话当没听着吧?
没有办法,礼部官员只好异口同声的附和。
“臣等遵旨。”
封赏事宜告一段落,按道理来说,这次提前朝会也就该结束了。
但是朱棣并不打算就这么完事儿。
好不容易找了个孙若微不在的机会,不得把军心民心都抓起来?
“户部尚书是谁?”朱棣问道。
群臣面面相觑,户部中走出一人说道:“陛下,户部尚书王佐在土木堡殉国了,现在户部还没有补尚书。”
“这怎么行?”朱棣眉头一皱。
户部尚书,这么重要管钱管粮的部门居然还没有一把手。
这不就是说,朕今天可以任命一个?
“那诸位可有新户部尚书的人选吗?”
朱棣环视左右,几乎都是生面孔,除了刚才站出来替自己打了圆场的大理寺卿王文,其他人现在还都不是很熟悉。
朱棣用得顺手的那些人,现在不是致仕,就是七老八十半只脚进棺材了,起复这帮老头回朝廷做官也不现实。
那些永乐年的进士们,以前都是皇太子朱高炽在管,朱棣当时只顾着亲征去揍蒙古,官员什么的不是特别熟悉。
如果短时间非要选一个,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让谁去。
“启奏陛下,是去年与宁阳候陈懋前往福建平定贼祸的户部左侍郎金濂,陛下继位前,太后便已下发懿旨召他二人还京。”
哦,原来孙若微这个妖妇已经选好她的人了。
朱棣点了点头,没有十分特别的波动。
过了一会儿才忽然反应过来,刚才说的是谁和谁?
朕没听错的话,是不是还有一个叫陈懋的?
新任户部尚书金濂还没回到京师,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的时候,正奉命在福建平定一个叫邓茂七的贼寇。
金濂能去福建,还和如今守西直门的都督刘聚有些关联。
邓茂七在福建聚众造反,一开始是让刘聚率兵征讨,本以为是水到渠成就能平定,毕竟正规军去打小毛贼,那不是有手就行?
但问题是,不知道是刘聚能力不行,或者是什么别的原因,他没打赢,还差点把带出去的老本都丢了个精光。
打不赢自然要换人,接任刘聚前往福建的有两个人。
时任户部左侍郎的金濂,还有宁阳候陈懋。
正因为如此,他们两个幸运地躲过了一劫,活到了现在。
金濂是谁朱棣真的没什么印象,但是宁阳候陈懋这个名字,朱棣可以说是相当的熟悉。
没别的原因,陈懋他爹泾国公陈亨,是跟着朱棣靖难封爵的功臣之一。
在永乐年间,陈懋还是个跟着他爹和朱棣到处混经验的小屁孩,靖难之役、五征蒙古,他都经历过。
甚至有两次,陈懋还是朱棣亲自挑选的先锋官。
当年陈懋的父亲,泾国公陈亨去世的时候,朱棣还为失去左膀右臂而痛心疾首,亲自撰文纪念。
没有想到,时过境迁,当年那个跟着自己屁颠屁颠请战的小屁孩,已经能单独统领一路大军,并且成为战功赫赫的名将。
等他回来,一定要见一见他。
朱棣深信不疑,当陈懋见到自己,他一定会明白的。
“自十月开始,畿辅、宣大一带战乱频繁,百姓苦不堪言,朕决意由官府出钱为其购买耕牛,由地方官府为百姓复耕提供种籽。”
“宣大、畿辅各州府县,均免除正统十四年、景泰元年田税。”
免税,这是朱棣寻求地方百姓支持的方法。
很简单,也很有效。
免税以后百姓一定弹冠相庆,由于免除的只是畿辅一带的田税,对地主和商户并未造成多大的利益损失。
但是这样做,会加大朝廷在财政上的压力。
这一番话说完,群臣们立时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这话的确有些道理,战乱频繁,百姓们家中多有死难者,这时下诏免税也能起到稳定人心的效果。
然而有人觉得,以朝廷目前的财政看,如果免除畿辅、宣大两年税收,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朱棣虽然今天提出来了,但现在毕竟不是自己说一不二的永乐年间,朝臣们能不能通过,这还是两说。
这么重大的政策,需要先下发到户部讨论,然后户部将意见呈到内阁票拟,最后自己再批红,才能顺利下诏。
如果想让这道对自己有利的诏书发到民间,让百姓看到,朱棣现在唯一的办法,就只有争取朝臣们的支持。
一来二去,没有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这道诏书是根本发不出去的。
朱棣从没想到,内阁本来是自己设立起来帮助处理朝政的,现在却成了连自己下旨都要如此繁琐的地步。
除了后悔以外,就是在反思。
等日后彻底把权利夺回来,一定要设立一个比内阁更能帮助皇帝处理朝政的机构。
阅读朱棣重生土木堡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xiake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