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狼卷」

自卫队主力装甲战车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90式坦克的研究和发展工作始于1974年,部件制造和试验工作始于1977年。当时暂称为TK-X坦克,意思是“试验中的坦克”。90式坦克(きゅうまるしきせんしゃ)是为了取代61式坦克及部分74式坦克而开发的日本陆上自卫队的第三代坦克。于防卫省中,其英文名称为“”。在中国被称为“90式坦克”,港台则习惯称为“90式战车”。

日本坦克通常是以定型年代(第一生产年度)命名的。因曾预计新坦克在年定型,故相继又称TK-X坦克为88式和89式坦克。但是由于研制周期拖长,定型日期推迟到1990年,故又称之为90式坦克。该坦克在年度进行第一次整车试制时制造2辆样车,进行了技术试验。年度进行了第二次整车试制,制造4辆样车,于年进行技术试验,并计划在1989年度进行使用试验。先后两次整车试制共制造6辆样车。1987年夏天公开的样车是第二次整车试制的样车。预计新坦克在1990年定型,并立即投产,同年将生产30辆。该坦克将用于替换已经开始退役的61式坦克,还准备更新一部分74式坦克。投产后将首先装备日本北海道的坦克师。

该坦克的研制总经费约300亿日元,现估计其单价将达12.1亿日元(相当于850万美元)。原计划采购800余辆(与74式坦克总采购量相同),但因价格昂贵,采购数量大致控制在400辆以下。

结构特点:

一、总体布置:90式坦克样车为传统的炮塔式坦克,车体和炮塔均用轧制钢板焊接而成。驾驶舱在车体左前方;车体中部是战斗舱,其上是炮塔;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舱。炮塔内有2名乘员,车长位于火炮右侧,炮长位于左侧。驾驶舱上装有若干个潜望镜,其中也可装入红外夜视仪。

二、武器系统:1.主要武器该坦克样车装有1门联邦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滑膛炮,日本现已决定特许生产这种火炮。该火炮的炮管长是口径的44倍,装有热护套、抽气装置和炮口校正装置,还装有反后坐装置。该炮射速为10~11发/min。

日本曾计划在新坦克上安装本国制造的滑膛炮,该炮是用74式坦克上装备的线膛炮炮管扩孔制成的。样炮完成后,命中精度和侵彻力低,加之考虑到新坦克的主炮应与美国的M1A1坦克火炮通用,最后决定采用联邦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滑膛炮并安装在第二次整车试制的样车上。

该炮配有自动装弹机,选择了称为带状弹舱的方式,它通过链带转动来带动放置在炮塔尾舱内的带式连接的炮弹来选择弹种,使炮尾和推弹机方向一致,装入炮弹。

2.炮弹该炮发射联邦德国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日本已决定特许生产这两种炮弹。这两种弹都是整装式弹药,均为半可燃药筒,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初速大于/s,直射距离,破甲弹的初速大于/s。日本大锦工业公司制造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小松制作所(ny)制造的多用途破甲弹均因弹丸的破坏能力不足而未被采用。该坦克的弹药基数约40发,炮尾弹仓约存放25发,车体前部右侧约存放15发。

3.火控系统该坦克装有性能先进的火控系统,由观察瞄准装置、测距仪、弹道计算机、直接瞄准装置和指挥仪式瞄准装置构成。车长有1个装在炮塔右侧上部指挥塔前方的独立稳定式360°回转的潜望式瞄准镜,为双目式L型,放大倍率10x,内装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测距范围可达);配有从炮长瞄准镜得到的目标数据监测装置,必要时可超越射击。炮长潜望式瞄准镜装在炮塔上部左侧,为高低向独立稳定的单目周视潜望镜,放大倍率10x,内有热成像夜视装置和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还有1个辅助直接瞄准镜,为单目式L型,放大倍率12x,内装夜视显示装置。该坦克的瞄准系统分为直接瞄准和指挥仪式瞄准两种方式。直接瞄准是按照常规的瞄准方法来捕捉目标,而指挥仪式瞄准系统可实现行进间射击。

由于安装了超越控制装置,即使在炮长发现目标并进行瞄准以后,车长若再发现其他目标构成更大威胁时,还可使炮长的目标自动改成车长发现的目标,亦即应用该装置可在对一目标射击的同时还可瞄准其他目标。在车长瞄准镜内还附带稳定型导向器,车长载上头盔后,接通镜的开关,车长瞄准镜便可和炮管联动,即炮管和车长的脸部总保持方向一致。该坦克的火控计算机装在炮塔的尾部,该计算机可根据横风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及目标距离、弹种、视差修正量、耳轴倾斜、药温、炮膛磨损、大气压力、目标未来位置及其修正量的数据来计算火炮的瞄准角和提前角,使瞄准镜十字线自动装定。

该坦克采用被动式红外热成像装置,可把敌坦克放射的红外线通过高灵敏度红外电视将画面显示在荧光屏上可同时进行目标瞄准,也可自动跟踪。

4.辅助武器74式并列机枪安装在主炮左下方。.7mm高射机枪安装在炮塔右侧顶部车长指挥塔和炮长舱口之间,不能从车内进行操纵。

三、推进系统:

1.发动机该坦克采用三菱10ZG型2冲程10缸水冷直接喷射式废气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最大功率马力)。坦克单位功率/t,公路最大速度70km/h。

2.传动装置该坦克采用带液力变矩器的自动变速、静液转向式传动装置和电液操纵装置。

3.行动装置该坦克采用液气和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每侧有6个双轮缘负重轮,第一、二、五、六负重轮采用液气悬挂,第三、四负重轮采用扭杆悬挂。两侧的液气悬挂部件不是横向交叉连接,不能作倾斜而只能作前后俯仰调整,可使车底距地高从标准姿态降低到,或提高到。扭杆悬挂装有旋转式减振器。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两侧各有3个托带轮。采用双销单块式履带,一种装有橡胶衬垫,另一种是金属爪齿型,两种履带均有端部连接器。

四、防护系统该坦克的车体和炮塔前部采用复合装甲,其他部位有的采用间隙装甲。复合装甲是冷轧含钛高强度钢的两层结构,中间使用了包有芳纶纤维的蜂窝状陶瓷夹层,并在内侧罩有轻金属,为日本独特的复合装甲结构。

该坦克没有对付顶部攻击的特殊装甲防护。两侧裙板各由7块均质钢板组成,厚约10mm,可产生与夹层装甲相同的效果。裙板可以单独向上折叠起来,便于行动部分的维修。车内隔舱化布置,装有自动灭火装置。炮塔内部由防火隔板分成几个舱,其布置与美国的M1坦克和其他现代主战坦克相似。弹药仓装有闸门,炮塔后面的顶部装有泄压板。采用了三防装置,即使在全密闭的情况下也可战斗几个小时。

还装有激光探测装置,可在敌激光测距仪照射的瞬间得知敌照射的方向。在炮塔后部两侧各装有3具一组的73式烟幕弹发射器,可自动或半自动启动。在炮塔后部竖有通信天线。但是,该坦克的车体前上装甲板和炮塔前下装甲板之间有一明显的间隙,高度达以上,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卡弹区。

89式步兵战车

1981财年,日本防卫厅提供了发展车体和炮塔样机的资金。1984年,日本投入6亿日元用于发展4辆新式履带式步兵战车。经过样车试验阶段,新式步兵战车定名为89式步兵战车。1989年,日本陆上自卫队开始采购89式步兵战车,因为价格昂贵没有能够大规模生产,但是采购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按原计划,在20世纪末为日本陆上自卫队批量生产超过式步兵战车,能够基本满足需求。

基本结构

89式步兵战车的基本布局比较传统,车体前部左侧为动力室,右侧为驾驶室,炮塔位于车体中部,车体后部为载员舱。驾驶室有一扇可以向右开启的舱门盖,驾驶员前方布置有3具潜望镜,能在白昼使用,其中一具也可更换为被动式夜视镜。在驾驶员位置上方有一具可旋转的潜望镜。

89式步兵战车的车体、炮塔由装甲板焊接而成,能够抵御轻武器以及炮弹弹片攻击。为了对付空心装药破甲弹,车体前部和炮塔采用了间隔装甲,车体侧面装有用普通材料制成的很薄的侧裙板,侧裙板前后开有四个蹬脚口,方便成员上下。车体外形采用倾斜式设计以产生更好的防弹效果,前部上装甲的斜面非常低而平滑,前部车顶中央设置了用于动力传动装置的检查窗,左侧有冷却空气进气口。前部下装甲的倾斜角度较小,左右挡泥板上装有前大灯,包括方向指示器、白炽灯和红外线灯。车体前部左侧有百叶窗式发动机排气口,在相邻位置有进气口,供中冷器和涡轮增压器使用。右侧驾驶室前后设置了驾驶员副班长座椅,驾驶员舱口上装有3具潜望镜,副班长舱口处有2具,后者座椅右侧还设置了向车体斜前方射击的射击孔。

车体中部为战斗室,安装有大型双人炮塔,右侧有与车体前后相连的通道,炮塔由带倾斜设计的甲板构成,形状复杂,武器装备设在中间,右侧是车长、左侧是炮长,炮塔上为其提供了一个向后开启的出入舱门盖,炮塔前部有供车长和炮长使用的顶置潜望式瞄准镜。炮长还有2具固定潜望镜用于前、左方向观察,车长也有6具向各个方向观察的潜望镜。在炮塔上还安装了一种可探测敌导弹攻击的激光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在日本装甲车辆上广泛使用,一旦探测到激光束,车辆就可以做规避运动。炮塔前方还装有大型潜望瞄准镜,外部左右两侧安装了导弹发射器,后面有备用品箱。导弹前方下部各安装了4具烟幕弹发射器,主要武器是35毫米机关炮和毫米并列机枪。

车体后部的载员室可容纳6名士兵,共有6具潜望镜供载员使用,保证了士兵的外部视场。载员室上面有开向左右两侧的舱盖,士兵可探身车外进行压制周围火力的战斗,但是这样会妨碍大型炮塔的转动,限制其使用。因此在载员室内部设置了射击孔,士兵通过这些射击孔可进行较广范围的射击。前方左右两侧的射击孔为了保证前方射界而在凸缘部开设了凹口,为球形座射击孔,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更精确瞄准目标,从而弥补步兵战车上的射击孔设计不合理,导致士兵只能通过潜望镜估测而将枪托抵在腰间进行射击造成效果不理想的遗憾。载员室尾部设有两扇大型车门,供士兵登车,左右两侧有带百叶窗的小箱,是核生化过滤器等的换气装置,尾部左右装有尾灯。

动力装置

行动装置包括每侧6个挂胶负重轮、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另外还有3个托带轮,这与第二代战车73式不同,各国近来研制的战车均采用此种方式;履带为双销、橡胶衬套式,在第1、第2、第5、第6负重轮处安装了减震器。

动力装置位于车体前部左侧。研制89式步兵战车的目的是伴随90式坦克作战,所以其机动性比73式更加受重视,发动机的选用就是有力证明。89式战车装备日本三菱水冷4冲程直列式6缸柴油发动机,带有中冷器和涡轮增压器,气缸工作容积量为升,输出功率441千瓦/2000转/分。传动装置为带变矩器的变速箱,有4个前进挡和2个倒挡。只有该发动机没有继承日军装甲车辆采用风冷发动机的传统,是第一种真正采用水冷方式的履带式装甲车辆用发动机。由于水冷发动机的采用,发动机得以小型化,整体动力装置也能容易布置在车辆前方,才能为空间的有效利用带来便利。89式步兵战车的结构设计从此方面说是最为理想的,但是要打破传统观念使之得以实现,陆上自卫队和三菱公司的作用则是第一位的。

89式步兵战车战斗全重为26吨,单位功率达到了16.9千瓦/吨,超过了美国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从数据上来看,其速度达到70公里/时,也占有优势,实际能力基本属于同一水平。

武器系统

89式步兵战车的主要武器是瑞士厄利空公司生产的毫米机关炮,由瑞士直接提供技术、在日本按许可证自行生产。该炮与87式自行高炮及L90牵引式高射机关炮上使用的毫米机关炮属于同一系列,在降低重量的同时,射速也降低到200发/分,身管为90倍口径,重量51公斤,不仅可以对地面目标射击,还可对空射击,但是由于没有配备有效的瞄准装置,仅限于自卫作战。

89式装备的机关炮口径大于美国“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25毫米机关炮和英国“武士”步兵战车的30毫米机关炮,虽然口径更大、火力更猛,但是不能进行点射,而且没有配备稳定机构,无法进行行进间射击。现在超过89式战车35毫米机关炮口径的车辆为数不少,比如装备40毫米机关炮的瑞典步兵战车和安装本国仿制瑞典40毫米机关炮的韩国K21步兵战车,俄罗斯步兵战车更是同时装备了100毫米炮和30毫米机关炮。不过,总的来说,在同时代研制的西方步兵战车中,89式战车的火力可谓首屈一指。

在机关炮的左侧安装了1挺74式毫米并列机枪,由日本生产,广泛应用在日本自卫队的装甲车辆上,是在步兵便携式62式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该枪全长米,重20.4公斤,最大射速为1000发/分。74式并列机枪在自卫队的口碑很不好,很多人对它的评价很差,都称它为劣质兵器,故障多、难以使用。虽然没有其他合适的机枪,但是装备这样的机枪也是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

89式步兵战车的武器配置是由其相对较为特殊的运用思想决定的。当时,为了与严重威胁北海道的前苏联装甲部队配备的步兵战车相对抗,89式步兵战车选择了旨在对抗BMP的武器系统。考虑到作战对象所采用的武器为73毫米低压炮以及30毫米机关炮和反坦克导弹(式步兵战车也许称得上是一种最佳车辆。该车实际是一种过分重视对付作战对象的车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如果作为步兵战车使用,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防护能力

89式步兵战车的防护能力处于较低水平。该车在研制时,世界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的车体都趋于采用铝合金,如美国“布雷德利”、英国“武士”、意大利“标枪”等,只有89式采用了防弹钢板。当时有种看法认为铝合金在中弹时有燃烧的危险,因此为了避免此危险,89式选用了钢制装甲。尽管铝合金的燃烧危险性属于杞人忧天的问题,但是该车能够置时代潮流于不顾,断然放弃水上机动性,通过采用钢制车体来确保防护性,从这个层面上来说,89式步兵战车是值得圈点的。然而,时过境迁,从海湾战争时起,也就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他国家的步兵战车都掀起了加强防护力的**,“布雷德利”步兵战车采用了重型装甲,“武士”安装了“挑战者”主战坦克上采用的“乔巴姆”装甲,法国和意大利“标枪”步兵战车都增装了附加装甲,就连最初采用钢装甲的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最终也增强了装甲,其重量也由最初的28.2吨增加到了33.5吨。西班牙和奥地利共同研制的(即西班牙的“皮萨罗”、奥地利的“枪骑兵”)步兵战车安装了爆炸反应装甲。在世界各国步兵战车不断加强装甲防护能力的情况下,日本89式步兵战车自服役以来从未增强过装甲,完全落后于同时代车辆。难道日本人自己不想增强防护水平么?显然不是的。实际上,日本陆上自卫队既不是不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也并非不想增强89式战车的防护力,他们一直认为该车的装备数量很少,如果加装不适宜批量生产的附加装甲会导致成本更高,就这样犹豫不决最终没能向财政省提出来,现在只能“放弃”对89式步兵战车装甲防护能力的增强计划。

战术运用

伴随坦克作战是89式步兵战车的研制思想,协同坦克行动的基本任务就是完成坦克难以承担的重要详细敌情(反坦克武器、障碍)的搜集以及敌目标摧毁和障碍清除等任务。日本著名战车杂志《年8月号对89式步兵战车的战术运用作了简要的介绍:当攻击坚固阵地或武器配置不明的阵地时,搭载步兵需要下车,紧密配合坦克和步兵战车车载武器作战;在夺取阵地后,为了确保此阵地不失,也应展开与以上相同的战斗行动。这是对步兵战车来讲最为困难的进攻阵地作战,这种步坦协同作战如果得以实施的话,其他战术行动的配合就会更加容易。

对于具体战术运用,训练资料作了如下说明:

接敌迫近时的行动:边准备战斗,边选定适当的跃进方法前进。跃进方法分逐次跃进和交替跃进。各处跃进的距离根据支援坦克或者步兵战车的有效射程、地形、地物和视界等情况确定。逐次跃进是指在不明情况时,有可能会突然蒙受敌人射击,因而有必要慎重前进,此时采取逐次跃进方法;交替跃进则指必须迅速前进,而且需要判断前进路线的状况,这时采取交替跃进方法。

攻击:步兵战车和坦克组成的力量称为步坦组(队),通常采用如下的编制实施攻击:步兵连+坦克连或坦克排,或者坦克连+步兵排,这种组合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威力,互相取长补短,作为有机结合的战斗分队行动。

步坦组的攻击要领分2种:同坐标轴,适用于接近目标路线适合开展机动之时,采取此方法较易实现步坦综合战斗力的发挥与突击调整;异坐标轴,适用于步坦各自合适的接近路线出现不同清况之时等。采用此方法可充分发挥步兵战车和坦克的能力,而且会不得已造成两个对敌战斗的局面,但是两者配合需引起重视。

攻击中最大的难关也是重要阶段,就是突进阶段。乘车突击,在地形适合坦克、步兵战车开展机动时,并能事先排除阵前的反坦克障碍物和取得击毁、压制敌反坦克武器的支援火力,可实施乘车突击。要领是进攻并继续通过突击线,突进至有友方武器支援的敌阵地。这时,通常是步兵战车紧跟坦克前进,以保护坦克的侧面和后面,在这种情况下,89式步兵战车决对能发挥威力,这也是明显区别于以往装甲输送车的重要一点。下车突击,在难以展开乘车突击时实施,其要领是首先让步兵分队下车前进,坦克分队跟随其后,但是当视界、射界或坦克、步兵战车行动受限时,或者当进入了不明敌情的地域时,步兵战车和坦克并列协同。

关于采取相同的“突进要领”、哪个分队作先导的问题,有以下3种形式供选择:

坦克为先导。依靠坦克的火力和机动能力向敌阵地突进,然后使步兵紧跟其后,以迅速夺取目标.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在突击前确保敌阵地地雷区等有坦克用通路,而且敌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等比较薄弱。

步坦同时突进。通过两者的密切配合,发挥步坦战斗力,突进到敌阵地,以夺取目标。

步兵为先导。在可以判断敌迫击炮火力已经受到压制之时,而且还判断,如不夺取敌阵地,就不能确保坦克通过地雷区,或者因为敌坦克、反坦克武器等,坦克突击会蒙受很大的损失。

防空行动:作战中,应经常警惕敌飞机及武装直升机的攻击,通常,为不给敌人以攻击的机会,可采取伪装、隐蔽和分散等方法,有时还可用机关炮开展自卫战斗。

总体评价

89式步兵战车的单车采购价格为6.8亿日元,不考虑国内和国际价格问题,仅统一折算成日元,单价2.3亿日元(1994年挪威陆军购买),“武士”步兵战车单价亿日元,可见89式战车的价格是很高的。过高的价格意味着装备数量的缩水,2004年,日本陆上自卫队因89式步兵战车价格过高而以69辆结束了采购,结果第7师唯一的步兵团——第11步兵团装备的73式装甲输送车未能实现全部更换。89式步兵战车作为日本陆上自卫队第三代履带式装甲战车,综合性能指标没有太大缺陷,火力与机动能力上可圈可点,与西方同类步兵战车的能力相比基本持平,唯独防护能力过于低下,这恐怕也制约89式步兵战车成为同类战车中佼佼者的因素。

阅读烽烟狼卷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xiakexsw.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烽烟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