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天子,咱朱元璋不弱于人啊!
这是一生要强的大老朱,最真实的心声。
谁能想到,这几年时间里,他在张家俩小孩子手上吃的憋,比王保保那里还多,还狠!
简直没有天理!
朱元璋急需找回面子……而有些事情并不是那么困难,哪怕方向错了,只要坚持走下去,也会走到目的地的,毕竟地球是圆的。
同样的道理,尽管孩子们缺点不少,但使劲找,还是可以找出来的,尤其是朱棣,那就更容易了。
你说他顽劣鲁莽,换个字就是英勇无畏,头角峥嵘。
你说他好勇斗狠,换个词,不就是不服输,敢想敢做吗!
现在想想,其实朱棣也不错。
收复辽东,他算是有功吧?
至少他下了命令,别管怎么样,他是喊打喊杀的。
光复之功,孩子跑不了。
再说这一次对付高丽,朱棣可是挂名的督师,开疆拓土,也要算他一份。
这么一看,咱家朱棣,打下了两个省的地盘,小小年纪,就用兵如神,简直是天下奇才啊!
历代皇家之中,还有这么杰出的子弟吗?
朱元璋只能想起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他在十二岁的时候,还是太子,就受命巡边,抵御柔然。
自家朱棣,十岁不到巡边,比起拓跋焘还小两岁,这就叫老子英雄儿好汉!
张希孟翻了翻眼皮,很不以为然,你说别的事情,我都认了,唯独孩子的事情,马虎不得。
万一因为当爹的过分谦虚,造成孩子自卑,那不是罪过大了?
张希孟据理力争的劲儿上来了。
此刻的他,可不是一个卑微的公器,而是一个老父亲!
“陛下,收服高丽,这事情蓝玉当居首功,他运筹协调,不战而屈人之兵,颇有古之名将的风范。至于高丽请求内附投降的事情,臣以为还可以思量一下,要不要就这么轻易答应?如果能多榨一点油水,或许会更好。”
朱元璋沉吟再三,尽管张希孟说的都是真的,可他就是不爱听。
“蓝玉的首功咱又没说不给,但是燕王朱棣,有督师之功……对了,他还在城门口教训过高丽使者,大涨上国威风。朱棣的举动,鼓舞人心,让百姓认清了高丽狡诈的本性,这也说明朱棣有识人之明啊!”
好家伙!
这角度转变的还真快,就连这事都成了朱棣的功劳,张希孟已经无言以对了。
伱是皇帝,说什么都有理。
“陛下,别的事情,或可以不谈,但是这一次,确确实实,要多从高丽身上,榨取些好处,尤其是钱财,绝对不能少。”
老朱怔了怔,“咱看过了,这些日子开支倒是不少,国库那边,也跟咱哭穷,缺口真那么大?”
张希孟点头,“陛下,义务教育定下来之后,每年教化部的开支,至少要增加一倍。而且地方还要有配套的安排。我的意思是能给学校的孩子们,一顿免费的午餐。”
“免费午餐?”
张希孟点头,“现在各家的孩子越来越多,所谓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他们干活不多,饭量不小。倘若朝廷能给他们提供一顿午餐,减轻家里的负担,很多父母就会同意孩子上学。我们现在有三年蒙学,如果再有三年的义务教育,或许就会好很多。”
朱元璋眉头微皱,“好什么?先生说的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很多穷地方,普遍六七岁才能上蒙学,有的地方甚至到八岁左右,三年蒙学,三年义务教育,六年下来,孩子就普遍十三四岁。而这么大的孩子,已经可以下地干活,也可以做个学徒,很多地方早婚的问题,还有不足十岁孩子,进入作坊的童工问题,都能解决了。”
朱元璋听着张希孟的话,虽然有理,但却是歪理。
“张先生,咱们推行义务教育,难道不是为了培养人才吗?”
“当然……但陛下不能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人才啊!我们办了学堂,让孩子进来读书,就能避免一些人流落街头,最终为祸一方。我们教给孩子一些规矩,就会让他们老老实实,尊奉大明法令。我们教给他们卫生习惯,就能避免很多疫病流行。我们把他们放在学校里,他们就没有时间去市面上游手好闲,就会大大减少游手好闲之人的数量,避免他们变成泼皮无赖。”
“总而言之,学校的作用非常大,学校就是个泄洪池……在一个人从懵懂无知,变得成熟自信之间,安排一条缓冲区,减少冲击,避免造成洪水暴涨,冲破堤坝的情况。”
朱元璋目瞪口呆,看着张希孟,半晌无语。
这位张先生,总是能给自己整点新活儿,让自己大出预料!
难道说教育这事,真的像他说得这样?
假如张希孟讲的是真的……貌似应该拿出更多的钱,投入教育才是啊!这事情涉及到了咱老朱家江山的根基啊!
朱元璋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沉思。
张希孟倒是安之若素,毕竟忽悠朱元璋,挑战他的三观,让他陷入思忖,实在是太容易了。
但愿他赶快忘了朱棣的事情,我可没兴趣拍那小子的马屁。
朱元璋很快平静下来,反而笑道:“听先生一席话,真是非同小可啊!没想到教化之事的后面,还藏着这么多学问,咱可要好好琢磨……倒是庶宁这孩子,他弄出来的识字卡片,也算是有功于教化。咱只赏他一百两黄金,现在看来是少了。咱听说他买了书坊,印刷识字卡……现在就下一道旨意,往后从他的书坊采买。”
“不行!”张希孟立刻道:“陛下,你这么做,不符合朝廷规矩,绝对不行!”
老朱把眼睛一瞪,怒道:“是朝廷的规矩大,还是咱大?难道咱看中了庶宁,想要加恩给他,还不行了?”
张希孟道:“确实不行……陛下,朝廷推行义务教育之后,整个印刷行业都会起飞的。活字,雕版,排字,印刷,裁剪,装订,运输,售卖……这是多庞大的行业,多少工作机会!现在陛下一句话,交给了张庶宁,然后呢?凭着他们,能撑得起这么大的行业吗?又或者说,主公甘心把这么大的行业,交给几个孩子?”
朱元璋忍不住吸了口气,这一次他比刚刚沉吟的时间还长。
“先生,咱承认,你讲的对……那咱问你,要想让这个行业起来,咱该怎么办?”
张希孟道:“首先陛下就不能私相授受,商业是建立在竞争上的,陛下的一道旨意,很可能就造成了另一套的盐铁专卖,以前的盐法有多少弊端,不言自明。”
老朱长长出口气,“咱知道了,那咱到底要怎么做才是?”
“陛下可以公开招标,向所有符合条件的书坊、书局公开发出邀请,让他们一起出价,同台竞争。再有,陛下可以要求商业部提供便利,可以让银行借贷……但不管怎么样,都有一条,陛下不能指定某个人,这样就坏了规矩,乱了商业秩序。”
张希孟讲的很严肃,朱元璋也听得很认真。
因为老朱意识到,或许这就是他跟张希孟分歧的根本所在。
张希孟一直希望发展工商业,而朱元璋则是青睐农业。只要坚持农业,就没有这么多烂七八糟的事情,只要延续千百年的习惯就行了。
可是要发展工商就不行……这么多年,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商业立法。
甚至许多工商业的发展情况,只能在食货志里找到一些记录,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
“这么看起来,除了教育立法,商业也要立法啊!”
张希孟颇为惊讶,没想到老朱的悟性提升这么快!
“陛下圣明,臣以为确实应该尽快完成立法,好让商业能有序发展。”
朱元璋没有立刻答应,而是仰起头,默默思忖了一会儿,才悻悻道:“是不是立了规矩,咱就不能胡来了?毕竟咱不能打自己的嘴巴!”
张希孟也是一怔,终于,老朱还是意识到了那个要命的问题。
“陛下,臣不敢欺君……在臣看来,能按照臣的希望落实下去,即便超出了臣的控制,臣也是欢喜的。就,就比如臣对庶宁这孩子!”
朱元璋眉头微皱,“咱还没问过你,你到底怎么想的……那是你的儿子,未来的鲁王,多少双眼睛都看着呢!”
张希孟微微一笑,“主公,说实话,臣也不知道他会走上哪一条路。他说想当教师,又想做医生,现在他跟一群同学,摆弄书坊,弄起了印刷……不管他干什么,只要是他选的,只要利国利民,对他自己也好,臣就支持。我不想给孩子限定某个座位,规定他必须干什么。我喜欢给他画个圈,这个圈叫做良知,问心无愧!”
朱元璋连声长叹,终于苦笑,“先生确实比起咱要看得开,境界比咱高了一层啊!”
是一层吗?
张希孟笑道:“主公坐在龙椅上,自然而然,就承担一份责任,主公有几十个孩子,也有几千万子民,该怎么选择,确实很困难。”
朱元璋沉吟了一阵子,并没有立刻答应什么……他还想默默观察一阵子,积累更多的经验,然后才好立法。
但不管怎么样,朱元璋决定多多留心商业,不能当个外行糊涂蛋。
老朱的态度变化,影响堪称巨大。
至少很快教化部就提出了一大堆的采购计划,落到了江西,千万百姓,两百万以上的适龄学童,一片巨大的蓝海,就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张庶宁一如既往的敏锐,他把几个小伙伴叫过来,开门见山,“朝廷已经下令了,如果我们能拿下学堂课本的印刷大单,我们这个小小的书坊,就能一跃成为天下知名的大书局!”
胡俨几个咽了口吐沫,“你说的是真的吗?”
张庶宁很认真道:“我无比确定,一定是真的!”
“那……那还等着干什么!筹备起来啊!这一次志在必得!”胡俨挥舞拳头,很是激动。
张庶宁挠了挠头,“我还有个事情,就是咱们的书坊,要叫什么名字才好?”
许观立刻道:“对,要起个响亮的名字,叫天下书局怎么样?”
景清给他个大白眼,“你怎么不叫大明书局,或者皇家书局?”
许观缩了缩脖子,讪笑道:“我不是害怕朝廷不答应吗!”
张庶宁眉头微蹙,其实也未必会反对……
“我想了很久,还是叫华夏书局,你们看怎么样?”张庶宁说完,旁边的夏知凤就笑道:“这个名字好,华夏,有我一半!”
阅读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 请关注侠客小说网(www.xiakexsw.com)